粟裕 前言 解放战争开始后的半年时间里,我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22次大规模战役,其中有3次战役,我军消灭敌人2万人以上,粟裕指挥了这3次战役中的2次。 解放战争开始后的一年时间里,我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42次大规模战役,其中有11次战役,我军消灭敌人2万人以上,粟裕指挥了这11次战役中的6次。 可以说,在短短一年时间里,国民党军真正尝到了与粟裕作战的苦果,并把粟裕当作他们的“克星”。也正因为如此,虽然当时我军的战将灿若繁星,但蒋介石唯独对粟裕产生了忌惮的心理。 蒋介石及部下 面对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

杠杆炒股开户平台 蒋介石请教冈村宁次:如何对付粟裕?冈村宁次:他是一部战争机器

杠杆炒股开户平台 蒋介石请教冈村宁次:如何对付粟裕?冈村宁次:他是一部战争机器

粟裕

前言

解放战争开始后的半年时间里,我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22次大规模战役,其中有3次战役,我军消灭敌人2万人以上,粟裕指挥了这3次战役中的2次。

解放战争开始后的一年时间里,我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42次大规模战役,其中有11次战役,我军消灭敌人2万人以上,粟裕指挥了这11次战役中的6次。

可以说,在短短一年时间里,国民党军真正尝到了与粟裕作战的苦果,并把粟裕当作他们的“克星”。也正因为如此,虽然当时我军的战将灿若繁星,但蒋介石唯独对粟裕产生了忌惮的心理。

蒋介石及部下

面对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,蒋介石非常头痛,绞尽脑汁寻找战胜粟裕的良策,还向冈村宁次请教:“如何对付粟裕?”

冈村宁次

早在抗战时期,冈村宁次就曾搜集了大量资料,仔细研究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,他以过来人的经验“指点”蒋介石:

此人的特点是作战无规律可循,往往在你想不到的时候,想不到的地方狠狠地咬你一口,打仗没有章法,却偏偏总是能够打赢,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算计得像钟表一样准确,他是一部战争机器。

蒋介石听了冈村宁次的话,对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千叮万嘱:“冈村宁次先生专门组织人研究过粟裕,得出的结论是粟裕用兵没有章法,叫人捉摸不透,连日本人也称赞他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。你和这个人交手,千万不可轻敌啊!”

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期间,还是解放战争期间,无论是日军,还是蒋介石,粟裕都让他的对手们胆战心惊,这也侧面证明了粟裕是个不折不扣的战神级战将......

粟裕:打仗就是数学

冈村宁次评价粟裕:“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算计得像钟表一样准确。”其实,打仗要精于计算”,这是粟裕最重要的军事指挥艺术之一。

粟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打仗就是数学”。

以1940年发生的黄桥战役为例,在这场战役中,粟裕把“打仗就是数学”这句话运用到了极致。

粟裕

在黄桥战役发生前后,粟裕计算了三道数学题。

战役开始前,粟裕算出了第一道数学题:我军兵力7000多人,国民党军30000多人,但是,我军战斗力大于敌军。

那是1940年7月,陈毅和粟裕率领部队来到苏北,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,并决定于8月份攻占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。

当时,国民党顽固派为阻止新四军的势力扩张,决定趁陈毅、粟裕还没有在苏北站稳脚跟,将他们一举歼灭,并指示国民党军韩德勤部故意和陈粟部发生冲突,然后拿下黄桥。

韩德勤部收到指示,派出所有精锐部队,投入到即将到来的“黄桥之战”中,同时放出狠话:“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!”

韩德勤

9月30日,韩德勤部秘密向黄桥挺进,在路上完全隐藏了他们的行踪。新四军并没有察觉到敌人正逐渐逼近,直到第二天才发现韩德勤部的动向。

黄桥的防御工事太破旧,如果现在加强防御工事,必定会使部队筋疲力尽。最糟糕的是,新四军只有7000多人,而敌人有30000多人,兵力悬殊太大,犹如鸡蛋对石头。

然而,不管客观条件如何,这场战斗必须取得胜利,因为这将决定新四军是否可以在苏北占有一席之地。

战斗打响后,新四军的指挥所设在距离黄桥5公里外的严徐庄,陈毅留在后方把航定向,粟裕到达黄桥最前线,担任战场指挥。

这场战斗能不能赢,陈毅心里也没有底,他抱着必胜的信心,同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。后来,粟裕回忆:“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,从皖南挑到茅山, 又从江南挑到苏北,从来不肯丢开,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埋入地下,显然是做了“破釜沉舟”的打算。”

陈毅和粟裕在黄桥战役中

如果只看兵力,我军与韩德勤部的兵力差得太远。

但是,粟裕注意到了别人都没有注意的一个细节,然后计算了一道数学题:韩德勤部30000多兵力的战斗力要小于我军7000多兵力的战斗力。

粟裕发现,虽然韩德勤部兵力众多,足足有30000多人,但他们没有集中在一个地方,而是分别从三个方向攻打黄桥,我军完全可以各个击破,这样就形成我众敌寡的绝对优势,这场战斗的难度系数就大大减小了。

另外,粟裕还认为,这场战斗是韩德勤部蓄意谋划、主动挑起的,是在破坏抗日和团结,会引起千千万万同胞的公愤,容易给他手下的官兵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。

而新四军是被动防御,战士们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,义愤填膺,誓与敌人战斗到底。从两军的士气比较,我军胜利的机会又大了。

“算”完这道数学题,粟裕信心倍增,展开了一系列的筹划。

粟裕

10月4日凌晨4点钟,密集的枪声炮火在黄桥东门响起,韩德勤部第89军第33师开始围攻黄桥,一开始就派出3个团的兵力向黄桥发起攻击,似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军击溃。

在这紧张的时刻,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率领部队举刀向敌人砍去,已经迈进东门的韩德勤部被一步步逼退。随后,新四军集中火力向敌人猛烈射击,拼命守住东门,使敌人不敢轻易靠近。

在战役进行中,粟裕算出了第二道数学题:3000多人乘以1.5米约等于四、五公里。

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时,国民党的支援部队也在慢慢靠近黄桥。

10月4日下午4点钟,粟裕来到黄桥北门,登上高处察看战况,看到黑压压的部队正向黄桥赶来,正是韩德勤部的第6旅,他们是来支援第33师的。

在这情况危急的时刻,粟裕开始计算另一道数学题:

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.5米,全部3000余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阵。从黄桥到高桥约7.5公里,其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2.5公里时,后尾必然已过高桥,也就是说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新四军的设伏地区。

看到敌人已经完全进入我军的埋伏圈,粟裕立即指示叶飞向敌人猛烈开火,务必将韩德勤部第6旅一网打尽。

叶飞接到命令,将第6旅分割成几部分,将每一部分逐个歼灭,第6旅旅长翁达眼看部队走到穷途末路的地步,灰心自杀。

凭借这一战,新四军出乎意料地逆转了局势,情形开始对新四军有利起来。

10月5日零点,王必成率领的第二纵队和陶勇率领的第三纵队合力对第33师穷追猛打,并成功歼灭第33师全部敌人,逮捕师长孙启人。

接下来,王必成和陶勇又与第89军军部展开激烈决战,第89军军长李守维仓皇逃窜时掉进水里溺毙而亡。

截止10月6日早晨,第89军军部全被剿灭。粟裕又下令继续追击败逃的国民党军,并趁此机会进驻海安和东台等地。

战役结束后,粟裕又算出了第三道数学题:5天100公里小于1天90公里

在整个黄桥战役中,新四军消灭敌人1.1万人,俘虏团级以上军官10多人,团级以下军官600人,军长李守维、第6旅旅长翁达丧命,给国民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。

蒋介石得知黄桥战役的战况后,不禁长叹一声:“诚吾人之奇耻大辱。”

战斗结束后,粟裕没有因为胜利而高兴,而是有着清醒的自觉和反省。因为在这场战斗中,他发现了部队存在的缺陷。

10月10日,黄桥战役战后讨论会召开。在这场会议上,粟裕算出了第三道数学题:“过去一天一夜走90公里还打仗,而我们从黄桥到东台近100公里路追了5天……”

粟裕严肃地指出,在黄桥战役中,新四军持续战斗的能力是不足的。

纵观整个黄桥战役,粟裕做了三道数学题,准确把握战了役态势,就像一台战争机器。

有了粟裕的坚持,才有了淮海战役

提到粟裕,最绕不开的战役便是淮海战役。而提到淮海战役,就不得不谈一谈淮海战役形成的原因。如果不是粟裕三番四次的坚持,淮海战役就不会打响;如果不是粟裕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,淮海战役就不会取得这样巨大的胜利。

事实上,一开始,淮海战役并不在中央的计划之内。

1948年初,刘伯承、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,陈赓、谢富治率领的豫西兵团,陈毅、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,就像三道利刃,直贯中原战场。

而国民党也调集重兵,派出25个整编师、57个旅的兵力,在中原战场上摆开很大的阵仗。

整个中原战场暗伏着剑拔弩张。

当时,张震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,据他后来回忆:“当时国民党军3个兵团集中,以一个为核心,双方交战的话,我军一个晚上啃不完对方,还没等到第二天天亮,敌军增援就来了?”

不难猜测,这场战斗如果开始,会进行得异常艰难。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,觉得这时候的中原地区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,并计划将华东野战军的主力整编成东南野战军,渡过长江向南推进,并任命粟裕为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、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。

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此举,是想让国民党军撤回在中原战场的部分兵力,用来加紧在江南地区的兵力部署,使我军在中原战场上的作战条件更有利。

毛主席

1948年1月27日,中央军委给粟裕发去电报,指示他率部渡江南进。

在收到中央军委的电报之前,粟裕一直在苦心思索,想要找到解决中原战局的办法。与此同时,他给中央军委写了一份电报,在电报中写道:“三军(刘邓、陈谢、陈粟)在今后一个时期,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,如能有两三次歼灭战,则(中原)形势可能变化。”

粟裕认为,现在在中原战场进行歼灭战是行之有效的办法。

1948年,粟裕做淮海战役动员报告

但是,不久后,中央军委的电报送到粟裕手中,粟裕只好一边准备渡江南进事宜,一边继续研究中原战局。

几天后,粟裕给中央军委写了第二份电报,在这份洋洋洒洒2000多字的电报中,粟裕陈述了自己对渡江作战的看法,包括渡江南进的时间、地点和具体实施细节,他都作了详细的阐述。

然而,在这份电报中,粟裕依然坚持了他在第一份电报中的建议。

当时,刘祥顺担任粟裕的秘书,直到很多年之后,他仍然对粟裕当年提出的那个大胆而有魄力的建议感到敬佩不已:“有了他这个建议,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改变了。”

看完粟裕的两份电报,毛主席没有改变渡江南进的决定,但认为粟裕在渡江南进问题上提出的意见是可行的。得到毛主席的回复,粟裕继续埋头研究中原战局,以使自己的对策、建议更加具体和清晰。

在那段日子里,粟裕先后两次向陈毅说出自己的建议,陈毅感到十分惊讶,但允许粟裕继续向中央汇报他的想法。

1948年4月18日,粟裕又一次给中央军委写了电报:“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,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。”

3个月的时间里,粟裕给中央军委发了3封电报,他的坚持,他的执着,促使毛主席重新审视和思考了他的建议。不久后,毛主席约见粟裕,详细讨论这件事。

4月30日,粟裕来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,向毛主席、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解释了自己的建议。

在这次谈话中,粟裕说:

即使我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战略任务,迫使蒋介石将主力调回江南,也只能一时减轻中原战场的压力,而势必增加了今后打过长江去的困难。一些重大的决战,只能在江南进行,而江南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区,人口相当稠密……

毛主席听了粟裕的话,陷入深深沉思,问他:“你说的打大仗,有多大?”

粟裕回答:“一次歼敌10万、20万,甚至更多。”

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智能算法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毛主席眼睛放光,接着问:“甚至更多,你是想把蒋介石的450万兵力正规军全部歼灭在长江以北,对吗?是这样想的吗?”

粟裕老实说:“不,我没有想过这么多,只是在濮阳,与李先念同志商议事,随着讨论而构思过,一次歼灭蒋介石50-60万的精锐之师。”

后来,中央再三考虑,决定暂搁渡江南进计划,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继续在中原战场与敌人作战。

张效林,当时是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报社社长,据他回忆:“粟裕当时在中央实际上是立了军令状,因为毛主席提出在4至8个月时间内,必须歼敌五六个到十一二个正规旅。”

当时,中央军委给粟裕下达了重要命令,要求他在1948年夏季消灭邱清泉率领的国民党第五军。

邱清泉

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秘密消息传到粟裕耳中:此时的河南开封,只驻有少量国民党兵力。

于是,粟裕决定先攻打开封。

据张震回忆:“当时情况很紧急,我们一方面向毛主席报告,一方面下命令,毛主席很快就回电了:‘情况紧急时,你们应该独立处置,不要请示。’”

6月17日,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以掩耳不及之势突然出现在开封,只花费了5天5夜便拿下开封城,并一举歼灭了开封城的3万名国民党军,又歼灭了国民党支援部队1万人。

紧接着,粟裕下令各纵队撤出开封,转移到睢杞地区,寻找合适的作战时机。

粟裕

这时候,邱清泉部、区寿年部奉命支援开封。然而,邱清泉、区寿年两人却各怀心思。

邱清泉急于立功,以最快的速度向开封扑来,而区寿年部感到任务很重,迟迟不愿离开睢杞地区,因此行动缓慢,使得两支支援部队的距离足足相距40多公里。

粟裕乐意看见敌人两相不和,命令部队飞快地插进邱清泉部、区寿年部之间,率先围剿人数较少的区寿年部。

经过6天激烈的战斗,5万多敌军被歼灭,前来支援的黄百韬部也受到重创,伤亡惨重。

华东野战军某部攻击开封市南门

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为“豫东战役”。

通过这场战役,粟裕证明了自己的建议是可行的,而且胜算非常大,足以让毛主席放心,让中央放心。

后来,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谈到豫东战役时说:“这个战役改变了中原战局的形势,也为中央军委以后下决心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打下了基础。”

可以说,豫东战役增强了毛主席对粟裕的信心。

1948年7月,中央军委命令许世友、谭震林攻打济南,并且要在10天的时间里拿下济南。粟裕经过细致的考量,提议:举华中野战军全力,攻打济南。

中央同意了粟裕的提议。

粟裕

此后,华中野战军所有兵团都向济南奔来。

9月16日,济南战役正式打响,我军以32万人的兵力力克敌军27万人的兵力。

8天后,国民党驻守在济南的10万兵力被全部歼灭。

9月24日,济南战役进入收尾阶段。

此时,粟裕再次给中央发去电报,认为这时候就是发动淮海战役的最佳时机。毛主席收到电报后,第二天就回复了粟裕的电报,批准他的提议。

10月31日,粟裕又给中央发去电报,提出:淮海战役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,应该由陈毅、邓小平指挥作战。

当时,陈毅已经离开华东野战军,进入中原野战军。

11月1日,毛主席给粟裕回电,再次批准他的提议。

与此同时,陈毅、邓小平也给中央军委发去电报:“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,唯因通讯工具太弱,故请军委对粟、谭方面多直接指挥。”

因此,在即将开始的淮海战役中,粟裕担负着沉重的担子。

粟裕在淮海战役中

1948年11月7日,是淮海战役开始的第二天,粟裕和张震畅谈了一整个晚上。在交谈中,粟裕认真分析了全国局势,认为随着淮海战役的规模不断扩大,可以将淮海战役拓展为南线战略决战。

后来,张震常常想起那个月明星稀的晚上,他说:“在起草这份给中央军委电报的过程中,我深深被粟裕同志的深谋远虑所折服,他不仅想到了下一战,下两战怎么打,而且想到大军渡江后在江南的仗该怎么打,也想到了全国解放后江南的恢复问题。”

1948年,粟裕和张震、陈士榘在淮海战役华野司令部

11月8日一大早,粟裕和张震根据前一天晚上讨论的结果,起草了一份电报,发给中央军委。

后来,淮海战役的确成为南线战役大决战,震惊全中国,也让世界为之一震。

1949年的1月10日,在与国民党军进行了长达65天激烈的交战之后,淮海战役取得巨大的胜利。我军消灭敌人55.5万人,这场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的经典之战。

毛主席后来说:“淮海战役,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。”

可以说,淮海战役是粟裕军事智慧的伟大杰作杠杆炒股开户平台,他身上闪烁着军事才能和战略战术之光,令后人深深钦佩......



上一篇:正规原油期货平台 2024年1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   下一篇:没有了    


Powered by 股票配资平台查询_最新股票配资平台_专业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